2025年云南高考语文答案

首页    试卷资料    2025年云南高考语文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 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 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  )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改进文风的首要问题。针对上面所说的不良文风的三个字,

我想另外提出三个字,就是短、实、新。

一是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 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 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 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 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只用了五千字。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 平同志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  不是也很管用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有许多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思想深刻 的文章、讲话。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 去,毫不可惜。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提出以“能少则 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为原则,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这“三 短”,就是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的风气。

当然,也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有内容、有见解的长文章,人们也是喜欢读的。  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 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  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野鸭子的 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文章。就今天来说,把“野鸭子的腿加长”的文章太多了,提倡 短文章、短讲话、短文件是当前改进文风的主要任务。

 

二是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诺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 而发的据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 不讲做作高深的话,这兢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 祈问题要客观、全面,既要指出现象,更要弄清本质;阐述对策要具体、实在,要有针 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 不掩饰问题。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毛 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 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 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  起共鸣。

这里需要说明, 一些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性要求,事关全局,事关党和国家前 进方向及政策连续性,事关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需要在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中反复强 调。这和形式主义的套话、穿靴戴帽是两回事。

三是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如果一个文 件、一篇讲话毫无新意,那么制定这样的文件、作这样的讲话还有多少意义呢?可以说, 能不能讲出新意,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经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  力。这里所说的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前人没有讲过的话,  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  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  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需要指出的是,讲出新意,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  搞文字游戏。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标新立异。

(摘自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材料二:

记述的境界,如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都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 事物的概况为目的。而要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概况,就须把对象分明地分析,明白地  记述。所以这一方面的修辞总是消极的,总拿明白做它的总目标。而要明白,大抵应当:

(1)使它没有闲事杂物来乱意;(2)没有奇言怪语来分心。所以所用的语言,就要求 是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而非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因为概念的、抽象的、普 通的语言,才能使它的意义限于所说,而不含蓄或者混杂有别的意思。又所用的语言, 也须是质实的、平凡的,不是华丽的、奇特的。因为假如用了华丽奇特的语言,又将使 读者分心于语言的外表,而于内里反不留心了。所以消极修辞的总纲是明白,而分条可 以有精确和平妥两条。

话语文章通例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是写说者所要表出的意思,形 式方面是表出这意思的语言文字。所以消极的修辞,照例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部 分是偏重内容,如何才得把自己的意思明通地表出来,这个部分所注重的是意思之明通

 

的表出法。另外一个部分是偏量形式,如何才得地自己的思想华慈地传达给别人,这个 部分所着眼的是语言文字之平稳的使用法。要把意思明遥地表出来,在话语文章上就需 要具备明确和逋顺两条件;要把意思平稳地传给别人,在话语丈章上兢需卖具备平匀和

稳密两条件。这四端是消极修辞最低的限度,也是消枝修辞所当違守的最高标准,

(摘编自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注]材料一前文提到:“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指出写文章要简练,这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讽刺有些文章如“懒婆 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的目的一致。

B. 材料一引用《庄子》的“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在说 明语句也不是一定要短,而要长短错落有致。

C. 材料一谈到文件、讲话和文章要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这体现了古人所说的 “修辞立其诚”,即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D. 材料二中消极修辞的“四端”,可以表示为:

 

 

img1明确

内容方面                       形式方面

通顺

 

 

平匀

 

 

稳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在讨论“短、实、新”三个方面时,均对可能出现的例外情况做了补充说

明,体现了思考的审慎和辩证。

B. 材料一中引用“领异标新二月花”,这里的“新”既可指文件、讲话内容方面的 新,也可指形式方面的新。

C. 材料二开篇列举“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再结合下文表述, 可推知消极修辞仅适用于书面表达。

D. 材料二多处使用了表示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串联上下文,思路清晰缜 密,论述层层推进。

3. 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消极修辞纲领 B. 记述的境界

C.   话语文章通例                      D. 修辞的四端

4. 某中学实验室“注意事项”中有一条:“实验操作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请结合 材料二,对这条表述加以评析。(4分)

5. 学生写作有时存在用语造作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狭隘理解“文采”,如过分追求辞藻 华丽等。请根据材料谈谈如何在写作中避免这类不良文风。(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节选) [注]   吴敬梓

话说万历二十三年,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销磨尽了。花坛酒社,都没有那些才俊 之人;礼乐文章,也不见那些贤人讲究。论出处,不过得手的就是才能,失意的就是愚 拙;论豪侠,不过有余的就会奢华,不足的就见萧索。凭你有李杜的文章,颜曾的品行, 却是也没有一个人来问你。所以那些大户人家,冠昏丧祭,乡绅堂里,坐着几个席头, 无非讲的是些升迁调降的官场;就是那贫贱儒生,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那 知市井中间,又出了几个奇人。

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他祖代是三牌楼卖菜的,到他父亲手里穷 了,把菜园都卖掉了。他自小儿最喜下围棋,后来父亲死了,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 关一带卖火纸筒过活。

那一日,妙意庵做会。那庵临着乌龙潭,正是初夏的天气, 一潭簇新的荷叶,亭亭 浮在水上。这庵里曲曲折折,也有许多亭榭,那些游人都进来顽耍。王太走将进来,各 处转了一会,走到柳阴树下, 一个石台,两边四条石凳,三四个大老官簇拥着两个人在 那里下棋。一个穿宝蓝的道:“我们这位马先生前日在扬州盐台那里,下的是一百一十 两的彩,他前后共赢了二千多银子。”【写妙意庵之清新景色,正为烘托大老官之庸俗谈吐。】一 个穿玉色的少年道:“我们这马先生是天下的大国手,只有这卞先生受两子还可以敌得 来。只是我们要学到卞先生的地步,也就着实费力了。”王太就挨着身子上前去偷看。 小厮们看见他穿的褴褛,推推操搡,不许他上前。底下坐的主人道:“你这样一个人, 也晓得看棋?”王太道:“我也略晓得些。”撑着看了一会,嘻嘻的笑。

那姓马的道:“你这人会笑,难道下得过我们?”王太道:“也勉强将就。”主人道: “你是何等之人,好同马先生下棋!”姓卞的道:“他既大胆,就叫他出个丑何妨!才晓  得我们老爷们下棋,【姓卞的所说“我们老爷们”即姓马的所说“我们”。“我们”虽含蓄,却已将

两种身份划清;只因王太不买账,姓卞的方说清“我们老爷们”。】不是他插得嘴的!”王太也不   推辞,摆起子来,就请那姓马的动着。旁边人都觉得好笑。那姓马的同他下了几着,觉   得他出手不同。下了半盘,站起身来道:“我这棋输了半子了。”那些人都不晓得。姓卞   的道:“论这局面,却是马先生略负了些。”众人大惊,就要拉着王太吃酒。王太大笑道:  “天下那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吃的下酒!” 说毕,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去了。

 

一个是做裁缝的,这人姓荆,名元,五十多岁,在三山街开春一个巍缝铺。每日替 人家做了生活,余下来工夫祝弹琴写字,也坡喜效做诗。朋友们和他相与的问他道:“你 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 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 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 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 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朋友 们听了他这一番话,也就不和他亲热。

一日,荆元吃过了饭,思量没事, 一径踱到清凉山来。这清凉山是城西极幽静的所  在。他有一个老朋友,姓于,住在山背后。那于老者也不读书,也不做生意,养了五个  儿子,最长的四十多岁,小儿子也有二十多岁。老者督率着他五个儿子灌园。那园却有  二三百亩大,中间空隙之地,种了许多花卉,堆着几块石头。老者就在那旁边盖了几间  茅草房,手植的几树梧桐,长到三四十围大。老者看看儿子灌了园,也就到茅斋生起火  来,煨好了茶,吃着,看那园中的新绿。这日,荆元步了进来,于老者迎着道:“好些  时不见老哥来,生意忙的紧?”荆元道:“正是。今日才打发清楚些,特来看看老爹。” 于老者道:“恰好烹了一壶现成茶,请用杯。”斟了送过来。荆元接了,坐着吃,道:“这  茶,色、香、味都好,老爹却是那里取来的这样好水?”于老者道:“我们城西不比你  城南,到处井泉都是吃得的。”荆元道:“古人动说桃源避世,我想起来,那里要甚么桃  源!只如老爹这样清闲自在,住在这样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现在的活神仙了!”于老 者道:“只是我老拙一样事也不会做,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 是一发弹的好了,可好几时请教一回?”荆元道:“这也容易。老爹不厌污耳,明日我 把琴来请教。”说了一会,辞别回来。

次日,荆元自己抱了琴,来到园里,于老者已焚下一炉好香,在那里等候。彼此见  了,又说了几句话。于老者替荆元把琴安放在石凳上。荆元席地坐下,于老者也坐在旁  边。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那些鸟雀闻之,都栖息枝间窃 听。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自此, 他两人常常往来。当下也就别过了。

看官!难道自今以后,就没一个贤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的么?但是,他不 曾在朝廷这一番旌扬之列,我也就不说了。毕竟怎的旌扬,且听下回分解。

(有删节)

[注]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所写“四客”分别是:无业者季遐年、卖火纸筒子的

王太、开茶馆的盖宽、裁缝荆元,四人技艺分别对应书、棋、画、琴。这里节选其二。

 

8,下列对本艾粗关为答和艺未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入。本艾第一段先交代 京名士猫零、然后引出市并之中“又出了几个奇人”,文末 再提及赘人君子”、合于回自惮 w迷往思来”之感。

书.本艾中的两位市并脊人、王太性张扬、荆元购恬淡自守,二人令人称奇之处都

是身杯高超技艺而无意以此换取功名刺禄。

C . 本文中的望二客*与《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同为市井人物,形象很不相同,但 作用均是村托作为主要人物的名士儒生。

D. 章回体白话小说中往往留存一些说书人的程式化表达,如本文开头的“话说”, 结尾的“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

7. 关于荆元弹琴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荆元未至,于老者已焚下好香等候,不仅写于老者为人诚敬,也写出二人的默契。 B, 荆元次日自己抱琴而来,弹琴时又席地而坐,写出荆元落拓不羁,讲求名士风范。

C. 荆元弹琴“声振林木”,鸟雀并未惊散,反而“栖息枝间窃听”,写出琴声神韵天然。 D, 荆元琴声中的“深微之处”令于老者“不觉凄然泪下”,写出高山流水知音之感

8,荆元这一形象体现了作者理想中的人格。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 ( 6  )

9. 王太下棋部分,方括号中的文字是评论者插入的评点,或点出写法之妙,或揭示人 物心理。请你参照这种方式,分别就“观棋众人”与“王太的笑”两个方面,各找 出一处有所会心的语句,并给出简单的评点。(6分)

 

(  )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愔字方回。性至孝,居父母忧,殆将灭性。时吴郡守阕,欲以愔为太守。愔自以资 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转为临海太守。在郡优游,颇称简默,与姊夫王羲之、 高士许询并有迈世之风。及帝践作,就加镇军、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久之,以年老乞 骸骨,因居会稽。三子:超、融、冲。超最知名。

超字景兴,一字嘉宾。少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  义理精微。愔又好聚敛,积钱数千万,尝开库,任超所取。超性好施,一日中散与亲故 都尽,其任心独诣皆此类也。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温迁大司马,又转为参军。时愔  在北府①,  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而愔暗于事机,遣笺诣温,  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超取视,寸寸毁裂,乃更作笺,自陈老病,甚不堪人间,乞闲  地自养。温得笺大喜,即转愔为会稽太守。温怀不轨,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谢安  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既而超洗温宿、白:“明公慨居重性、天下之黄将归于公类.若不能行废正大事、木尼 镇压四海,震服字内、岂可不深思哉! 滥既卡有此计深纳其言递虑爆立超谋也。  四十二,先惜卒.

(节选自《普书 ·  鉴传》)

材料二:

都超虽为桓温腹心,以其父愔忠于王室,不知之.将死,出一糌付门生,曰:“本 欲焚之,恐公年尊,必以相伤为毙。我死后, 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使烧之。" 惜后果哀悼成疾,门生以指呈之,则悉与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晚矣!”更不 复哭矣。若方回者,可谓忠臣矣,当与石醋比。然超谓之不孝,可乎?使超知君子之 孝,则不从温矣。东坡先生曰:超,小人之孝也。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人物》)

[注]①北府:东晋时京口的别称。②石醋:春秋时卫国人,能大义灭亲。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温既素有此口计B 深纳C 其言回遂定回废F  G H 始谋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殆,几乎,与《论语 · 为政》中“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意思不相同。

B. 暗,糊涂,与《琵琶行》中“寻声暗问弹者谁”的“暗”意思不相同。

C. 奖,辅助,与《出师表》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奖”意思相同

D.   指,同“旨”,与《陈涉世家》中“卜者知其指意”的“指”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郗愔极为孝顺,为父母服丧,悲痛欲绝。为官悠然自处,颇为简静安宁,和他 的姐夫王羲之、高士许询一样都有超凡脱俗之风。

B. 郗超少年时卓越超群,不受约束,交游广泛,他的父亲曾打开家中库房,任郗 超随意取用,结果他一天之中就把钱财全部散给亲戚故旧了。

C. 郗愔曾给桓温写信,郗超取信阅毕,不认可父亲书信中的主张,便撕毁了原信, 以自己的口吻重写了一封信,说父亲年老多病,应予闲官休养。

D. 郗愔原先并不知道郗超曾与桓温图谋不轨,郗超去世后,郗愔悲痛成疾,在看 到郗超与桓温的密计后,十分愤怒,从此不再为他的去世而落泪。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

(2)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烧之。

 

14. 根据材料,说说东坡先生所论“君子之孝”“小人之孝”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四)阅读IV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咏省壁①画鹤  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鸯飞②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陈子昂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注]①省壁:中央官署的墙壁。②骞飞:飞腾。③恩波:帝王的恩泽。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宋、陈这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墙壁上的画鹤作为吟咏对象。

B. 在两首诗歌的后半部分,两位诗人都发挥主观想象,以表达情感。

C. 宋之问诗的第二句从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质两方面展现仙鹤的形象。

D. 陈子昂诗用“古壁”一词强调墙壁的古旧,以衬托画鹤色彩鲜艳

16. 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img2(1)周末的音乐会圆满成功,媒体报道时引用苏轼 《赤壁赋》中的“ .                    ”两句,形容洞

img3        

箫的尾音婉转悠长,连绵不断。

 

(2)老年大学的教室里悬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陆 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           ,           ”,对 应着开设的书法和茶艺两门课。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6

 

         ,                            

 

二、语盲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学生习作:我们很多人,对灰尘之类的小东西、常常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没有什么 了不起,其实不然。

语言学家讲评不以为然”里的“然”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  是对的”,等于说“不赞成”“不同意”。近几年来,有些人把“不以为然”误认为是  “不在乎”的意思。这一句里的“不以为然”就是这样用的。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不能  提倡。有人说,(             )。今天认为是不合法的用法,等到用的人多了,慢慢  就变成合法的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反对它。这种理论是似是而非的。   采取这  种态度,我们事必对于语言里所有新出现的不合习惯的说法都一概承认是合法的,那么 我们的语言还有什么规范和标准可言呢?     当一种说法得到社会普遍承认之后,我    能承认它的合法性。这就是语言学家的态度。从这一点看来,语言学家是非常 “势利眼”的。不过我们别无他法,只能采取这种态度。有人说,我不是语言学家,我  不管你们赞成还是反对,只要有人这样说,我就可以跟着这样说。这当然不错。 一个人  采用什么方式说话有他的自由,别人没有权利干涉。不过语言除了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  之外,同时又是对运用语言的人进行社会评价的一种依据。在这一点上,语言跟衣服有  共同之处。衣服的作用当然是庇体和御寒,可是除此之外,它又是对于穿衣服的人进行  社会评价的依据。 一个人的衣服的样示不符合社会习惯,别人就会对他有看法。 一个人 写文章时用语不符合一般人的习惯,别人对作者和他的文章也会有看法。文章是写了给 人看的,我们不能不考虑它的社会效果。

18.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B.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C.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                 D. 语言是不断演变的

19.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与文中“势利眼”的变化不同   项是(3分)

A. 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B. 鲁迅毫不惮于他的战斗文字为当时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

C.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们“异想天开”,大胆创新。

D. 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斤斤计较”,千方百计地保障群众的利益。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21. 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3分)

22. 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意义会发生变化。比如“空穴来风”,原本比喻消息和传说 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请根据文中语言学家的 观点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并再举出一个类似的成语,说明其意义的变化。(6分)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 ……梦往往以一种独特 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 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二卷)

 

     山 西 、 内  古 、           广 西                 西   

西 、           

答案解析

 

1. B

解析: 材料一引用《庄子》 的话, 意在说明文章长短应“ 视具体情况而定, 宜短则短, 宜长则长 ”, 而非 “  短错落有致  。该比喻强调内容决定形式, 反对盲目追求长或短。

2.C

 

解析: 材料二虽未明确提及消极修辞适用于口语还是书面语, 但“话语文章通例 ” 中的 “ 话语 ” 表明其也适 用于口头表达, “仅适用于书面表达 ” 说法错误。

3.A

解析: 材料二围绕“消极修辞 ” 展开, 重点阐述其总纲 (明白) 和分条标准 (精确 、平妥, 明确 、通顺 、平  、稳密),  消极修辞纲领 ” 最能概括核心内容  B 项 “记述的境界 ” 是引入话题, 非核心; C 项 “ 话语 文章通例 ” 偏离主旨; D 项 “ 修辞的四端 ” 只是部分内容。

4.评析 (4 分): 消极修辞角度的不足: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 使用比喻 (感性 、具体语言), 违背消极修辞 “概念的 、抽象的  普通的 ” 要求, 可能让读者分心于语言形象, 影响对 “操作规范 ” 的直接理解  改进建议:

应改为更质实  明确的表述, 如“实验操作必须高度谨慎, 严格遵守规程 , 以符合消极修辞 “ 明白 、精确、 平妥 ” 的总纲, 避免因修辞模糊导致操作指引不清晰。

5.避免不良文风的方法 (6 分): 内容层面: 拒绝 “假大空 ”, 追求 “   。写作需实事求是, 分析问题客观  全面, 如材料一强调 “ 讲符合实际的话 ”“有一说一 ”, 避免无病呻吟或照本宣科 。注重思想深度, 体现“  ”。 不堆砌华丽辞藻, 而是探索新发现 、新举措, 如材料一要求 “ 角度新 、材料新 , 用个性化语言表达真实见  解, 而非刻意追求辞藻形式  表达层面: 遵循消极修辞原则, 力求   ” 与 “ 明白   避免冗长修饰, 用简  练语言直截了当表达观点, 如材料二强调 “没有闲事杂物乱意 ”, 摒弃奇言怪语, 使用质实  平凡的语言  让内容清晰传达 。平衡文采与实用性 。若追求文采, 需以“不背离内容真实 ” 为前提, 如材料一指出 “ 新意  不是文字游戏 ”, 应让修辞服务于思想表达, 而非喧宾夺主。

6.C

解析: 《范进中举》 中胡屠户是为衬托范进, 本文“ 二客 ” 是衬托王太  荆元, 人物身份是 “名士棋客 ”, 并非 “名士儒生 ”, C 项 “衬托作为主要人物的名士儒生 ” 错误。

7. B

 

解析: 荆元“席地而坐 ” 是随性自然, 体现其 “不贪图富贵 、不伺候颜色 ” 的性格, 并非 “讲求名士风范 ”, B  项解读过度。

 

8.荆元体现的人格: 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做裁缝维持生计, 不羡慕富贵, 认为“ 天不收, 地不管, 倒不快  ”, 坚守平凡职业与自由生活 。热爱艺术, 追求雅趣: 忙完生计后弹琴写字做诗, 以艺术充实内心, 在琴 艺中追求精神满足 。随性自然, 不媚俗世: 与于老者交往清闲自在, 弹琴全凭性情, 不迎合世俗对“雅人    刻板定义, 活出真实自我。

9.评点示例: 观棋众人: 语句“ 小厮们看见他穿的褴褛, 推推搡搡, 不许他上前 ” 。评点: 借小厮势利举动, 凸显众人以衣着 、身份分贵贱的庸俗, 与王太的纯粹形成反差, 暗讽世态 。王太的笑: 语句“ 王太也不推辞, 摆起子来, 就请那姓马的动着 。旁边人都觉得好笑 ” 。评点: “好笑 ” 写众人对王太的轻视, 与后文王太赢  棋的反转呼应, 以众人浅薄衬王太的自信不羁, 妙在铺垫反差  (也可选取  王太大笑道  … 哈哈大笑 ” , 评点: 连环 “  ” 字, 写尽王太赢棋后的畅快洒脱, 挣脱世俗拘束, 凸显其   以棋为乐  不为名利 ” 的赤  子心性, 质朴中见真趣   

10. BDG

11.C“ 当奖帅三军 ”的“  ”是“勉励 ”的意思 。“ 腹心   指亲信 、心腹, 与《鸿门宴》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父  南向坐, 亚父者, 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  不应 。范增起, 出, 召项庄, 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 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 曰: ‘君王与沛公饮, 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 中 “ 亚父   是范增, 为项羽心腹类似,   亲信重臣 。

12. B 解析:“超性好施, 一日中散与亲故都尽   体现其豪爽仗义,   “吝啬 ”;“愔又好聚敛, 积钱数千万   郗愔贪财, B 项张冠李戴。

13. (1  1) 桓温说“ 京口地区酒质优良, 士兵也可用 ”, 十分不希望郗愔占据这个重要的地方。

(2)如果父亲因过度哀伤而严重影响睡眠饮食,就把箱子交给他;如没有这种情况,就把它烧掉。况处置 。

 

14.“君子之孝 ”: 忠孝两全, 忠于国家 、坚守大义, 以正道为孝; “ 小人之孝 ”: 仅顾念亲人健康等私人情感, 不顾行为是否符合大义, 因私废公 。解析: 苏轼认为“ 超, 小人之孝也 ”, 是因为郗超虽顾念父亲健康 (临  终安排密信防父亲伤神 ), 但他辅佐桓温谋逆 (“ 温怀不轨, 超为之谋  ), 违背忠孝大义, 孝行建立在  不义之上; 称郗愔   忠臣 ”, 是因郗愔忠于王室 (“欲共奖王室, 修复园陵 ” , 虽被儿子阻挠仍显其本心 ), 类似石碏 (石碏除逆子卫桓公, 维护国家礼法 ), 以忠义为先, 故可比忠臣 。

15. D (“ 古壁 ” 强调画作历史感, 非衬托色彩鲜艳 )

 

16.宋之问诗: 借画鹤“ 昂藏真气多 ”“恋恩波 ”, 展现对君主恩义的尊崇, 思想境界是士大夫对皇权的依附与 感恩; 陈子昂诗: 以画鹤 “ 孤飞 ”“ 耻炫色 ”“ 忆故群 ”, 表达对高洁  自由 、不媚俗世的追求, 及孤独中坚守 本心的境界, 蕴含对世俗的超脱。

17 (1)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2)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3) 示例: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或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等契合画面孤帆  山水的 诗句 

 

2025年6月25日 10:45
浏览量:0
收藏